从盲盒经济到职场歧视:实验中的行为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从盲盒经济到职场歧视:实验中的行为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适合专业或兴趣方向 Interests: 行为经济学,实验经济学,劳动经济学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 了解标准经济框架对人类决策做出的假设,并理解其合理性方面的缺陷; 学习并再现行为经济学领域内的经典实验,掌握一定的实验结果预测与解释能力; 了解人类做出决策过程中的“思维捷径”,并理解相关的行为经济学概念; 掌握将行为经济学概念用于现实商业实践与学术研究分析的能力。 项目收获 Program Outcome · 教授官方的个性化定制推荐信 · 科研项目成绩单 · 学术评估报告 · 独立第一作者全文发表的EI/CPCI索引的国际会议期刊 项目介绍 Program Description 为什么我们在面临损失时更愿意“赌一把”,而在确定收益时更倾向于“见好就收?;为什么每一次抽奖的中奖率不高,但却总是不缺少参与的用户?“盲盒经济”风靡背后的财富密码究竟是什么?失业率的社会影响与人们的决策又有着什么联系?看起来我们总是做出非理性决策,但这一切也许并非偶然。基于传统的标准经济框架研究,一般都对我们做出决策的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假设。这些假设非常严苛,包括我们有能力记忆大量信息、执行复杂计算并对不确定事件做出正确的预估。在70年代后期,少数拥有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,并开始质疑这些假设的现实合理性。而在今天,这一切则被视为行为经济学的开端。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,研究人们做出决策的心理过程以及它对经济活动结果的影响。无论在个体的经济决策层面,还是在政府的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,行为经济学都有着很强大的实践意义。 本课题将从这些开创性的实验入手,描绘行为经济学的历史发展,并最终着眼于行为经济学研究在各层面的现实实践。这些实验揭示了人类如何使用“启发法”(也就是思维捷径)做出决策,并思考这些“思维捷径”如何误导了我们的决策,进而导致现实与预期的偏差。在课题的学习中,学生将通过对于这些经典实验的再现,深入体会“启发法”对我们的影响,并了解禀赋效应、现状偏差、锚定、可得性偏差、代表性偏差、框架效应等概念的含义,进而对未来的经济学科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。 导师介绍 Instructor Introduction 本教授任剑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 剑桥金融研究基金会成员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副院士
任职学校 University / College 剑桥大学(University of Cambridge), 在众多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。作为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,同时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。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(University of Oxford) 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,被合称为“Oxbridge”。 剑桥大学还是英国名校联盟“罗素集团”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的成员。2018年,在 US News 的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 7,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 4;2020 年,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 1。 项目大纲 Program Outline
|